有关CORS的一课

2020/3/12

今天晚上跟团队里的小伙伴一起调查了一个非常诡异的问题,整个过程把CORS又重新梳理了一遍,正所谓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通过这一次调查,让我对CORS的理解一下子深刻了许多。

问题是这样的:有个功能需要在浏览器环境调用高德地图WebAPI(一个简单的GET请求),结果测试的时候发现,有的页面请求正常,有的页面请求竟然会报跨域错误。

这是什么道理 😅

# 跨域是什么

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跨域是什么。

所谓跨域,自然是针对同域来讲的,而同域这个概念出自浏览器的同源策略 (opens new window)。注意了,只有浏览器环境才有同源策略,也就是只有浏览器环境才有跨域的情况,非浏览器环境发HTTP请求是不会遇到跨域的问题的。因此有些小伙伴尝试用curl或者postman等工具验证跨域问题多半是不会得到正确结果的,因为这种情况下就不存在跨域问题。

那么浏览器又是如何处理跨域请求的呢?假设现在我们在浏览器环境中尝试发送一个跨域请求,这个请求是会被浏览器截胡呢还是真的发出去呢?

这里不妨让做个实验,本地起一个http server:

const http = require('http');

http.createServer((req, res) => {
  res.setHeader('X-lishunyang', 'hello');
  res.write('world');
  res.end();
}).listen(8848);

现在就在这个博客里,打开控制台,输入

fetch('http://localhost:8848/', { method: 'GET' });

然后观察chrome的network面板,结果发现,请求不仅发出了而且也返回了,因为我们看到response里包含了我们设置的自定义header(红框内容),只不过response的body是空的(虽然server端的确返回了东西)。

cross domain test

所以即便是个跨域请求,chrome也会正常发出和收到响应,只不过chrome将response的body部分隐藏了起来,并且在代码中抛出异常,告诉你请求有跨域问题,请求失败了。

这种实际上发出了但是被浏览器隐藏了响应体的请求,有一个名字叫“透明请求”(opaque request)。

同样的动作,如果在firefox下,请求是发不出去的,而在edge下又是可以的。不同浏览器的行为不一致。

查询W3C的同源策略规范可以知道,同源策略其实不限制请求的发出,只是限制了获取响应数据。但我认为firefox的处理逻辑其实更好,因为更加安全。比如某个请求不需要响应体只要响应头就行了,甚至连响应都不行要,只要把请求发出去就行了,这种情况下,chrome和edge的同源策略会失去作用。

# 为什么跨域xhr是被禁止的

为什么跨域请求是被禁止的呢?我们知道在浏览器环境中a、img、script、link、iframe等标签发出的GET请求是不受同源策略影响的,甚至form表单发出的POST请求都是不受同源策略影响的,既然有这么多请求都是可以跨域的,为什么浏览器偏偏要限制跨域的xhr呢?

关于这个问题,我个人的理解是:xhr是由js发出而不是html标签发出,这意味着xhr的行为更加灵活(GET、PUT、POST、DELETE),携带的数据更加不可控(自定义header和body),更容易构造出恶意请求。比如CSRF攻击,因为有了同源策略的限制,只能是通过html标签的形式触发(否则也就不叫CSRF了,直接叫RF就行了)。

# CORS

跨域与翻墙不同,跨域其实是一种常见的业务需要,尤其是那些第三方开放web API(比如前面提到的高德地图),只要允许在浏览器环境下调用,那几乎全都是跨域请求。正因为如此,才会有CORS(Cross-Origin Resource Sharing),它是W3C所规定的合法跨域方式(规范见这里 (opens new window)),所有浏览器和http server都会遵守,它到底有多重要?看看Mozilla MDN的说法:

who should read this

记住下面三个概念对于理解CORS很有帮助:

  1. 首先,是不是跨域,浏览器说了算。
  2. 其次,能不能跨域,服务器说了算。
  3. 最终,要不要跨域,浏览器说了算。

# 简单请求跨域

回到最开始的例子,如果想在当前博客域名下向localhost的http服务器正常发送GET xhr请求,怎么做呢?

显然是跨域了,允不允许跨域是由服务器说了算的。

这时我们只需要在服务器返回的响应头部加入一个header:access-controll-allow-origin: *即可。这个header的含义已经非常明确了,就是允许请求从任何域名发起。我们稍微修改一下之前的代码:

const http = require('http');

http.createServer((req, res) => {
  res.setHeader('X-lishunyang', 'hello');
  res.setHeader('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', '*'); // 注意这里
  res.write('world');
  res.end();
}).listen(8848);

现在再从浏览器中发起请求fetch('http://localhost:8848'),可以看到请求成功返回,跨域解决了。

simple request

这里的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头部,就是允许来自哪些域名的请求跨域。除了*之外,还可以配置具体的源(origin),比如http://localhost:8848

注意这里allow的是origin,根据同源策略的规定,origin是由schemadomainport三部分组成。

比如我们可以将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改为https://blog.lishunyang.com

哪些请求算是简单请求呢?简单来说就是:

  1. 只能是简单方法,比如GET、HEAD、POST
  2. 只能设置简单头部,比如Accept、Accept-Language、Cotnent-Language或者值是application/x-www-form-urlencoded、multipart/form-data、text/plain之一的Content-Type。

注意,第2点需要额外再说明一下,并不是说简单请求只能带有上述几个header,这里的意思是说,如果你想手动设置请求的header,那只能设置这几种。浏览器自动帮你设置的header不受这个限制。举个例子,浏览器自动帮你给request上添加了cookie这个header,仍然算是简单请求。

除了简单请求之外都算是复杂请求。请记住上面这两个条件,复杂请求的处理其实也就是围绕着这两个东西的处理。

# 复杂请求跨域

如果是复杂请求,情况自然也会复杂一点。此时浏览器会非常谨慎,服务器需要返回更多的信息告诉浏览器到底能不能跨域。

首先,浏览器会在正式请求发起之前先发送一个OPTIONS请求,用来先向服务器打探一下情况。这个OPTIONS请求被叫做预检请求(preflight request)。这个预检请求是浏览器自动发送的,无需开发者手动控制。

比如我们向local发起一个PUT请求:fetch('http://localhost:8848', { method: 'PUT' }),此时将看到浏览器报预检请求错误:

preflight error

由于浏览器不会显示失败的OPTIONS请求的信息,所以我们可以在后端log出请求,可以看到这是个OPTIONS请求,且有一个access-control-request-method: PUT的header以及一个origin: xxxx的header。

options

对了,上面的例子展示的是我们发出一个非简单方法的请求,如果我们发出的请求还带有非简单头部,那么OPTIONS请求也会响应带上access-control-request-header

服务器端收到预检请求后,可以根据origin、request-method、request-header三个信息决定是否允许浏览器跨域,如果允许则服务器必须在OPTIONS的响应头部包含access-control-allow-methods或者access-control-allow-headers。比如我们可以把server端代码改一下:

const http = require('http');

http.createServer((req, res) => {
  res.setHeader('X-lishunyang', 'hello');
  res.setHeader('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', '*');
  res.setHeader('access-control-allow-methods', 'PUT'); // 注意这里
  res.write('world');
  res.end();
}).listen(8848);

如果每次复杂请求都要发预检请求,那岂不是太傻了,所以服务端还可以在OPTIONS的header里增加access-control-max-age,告诉浏览器在一定缓存时间内就不用再发预检请求了。

此外,服务器还可以通过access-control-expose-headers来告诉浏览器,允许哪些header被展示,哪些header不被展示。不过经过本人测试,这个似乎没用。

# 带有credential的请求

credential指的是用户认证相关的信息,比如cookie、auth header、tls证书等等。为了保证安全,浏览器默认是不会在跨域请求中包含credential信息的。因此你会发现前面的例子里,所有跨域请求的header里都没有cookie。

其实浏览器是支持开发者手动控制是否发送credentials的,比如fetch('http://localhost:8848', { credendials: 'include' }),让我们测试看看,等一下,怎么报错了?

credentials error

观察错误信息,原来如果请求里带有了credentials信息,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就不能为*,仍然是出于安全考虑!所以让我们再次修改后端代码:

const http = require('http');

http.createServer((req, res) => {
  res.setHeader('X-lishunyang', 'hello');
  res.setHeader('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', 'https://blog.lishunyang.com');  // 注意这里
  res.setHeader('access-control-allow-methods', 'PUT');
  res.write('world');
  res.end();
}).listen(8848);

再次尝试,等等,怎么还有报错?

again, error

仔细观察错误信息,原来如果请求中带有credentials信息,server端必须返回access-control-allow-credentials: true才行。让我们再次修改后端代码:

const http = require('http');

http.createServer((req, res) => {
  res.setHeader('X-lishunyang', 'hello');
  res.setHeader('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', 'https://blog.lishunyang.com');
  res.setHeader('access-control-allow-methods', 'PUT');
  res.setHeader('access-control-allow-credentials', 'true'); // 注意这里
  res.write('world');
  res.end();
}).listen(8848);

现在测试一下,总算是可以了,总结一下就是,如果请求中带有credentials,那么CORS有一个特殊的规则:

  1. 响应头部的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不能是*
  2. 响应头部需要额外包含access-control-allow-credentials: true

# CORS与CSP的区别

你也许听说过“内容安全策略”,即:Content Security Policy,简称CSP。例如某些站点的响应里可能包含这样的头部:

content-security-policy: default-src 'self'

表示当前页面中的资源必须来自相同的origin。有关CSP的概念,这里不做详细展开,如果你不太清楚,可以看这个MDN文档 (opens new window)

虽然CSP通常也有一定的阻止跨域的功能,但其实CSP侧重的是控制资源的来源,换句话说也就是控制GET请求的来源,这主要是为了阻止引入未知来源的资源,防止XSS攻击。而且CSP会对页面中的所有GET请求生效,不论是XHR还是a、img、script等html标签。这两点是CSP与CORS最大的区别。

另外,CSP和CORS二者是独立的,比如一个跨域的GET请求,既要通过CSP的检查,也要通过CORS的检查。

# 回到最初的问题

回到当初那个调用高德地图Web API请求跨域的问题,一个简单的GET调用报跨域的蜜汁问题。

因为这是个第三方开放API,access-allow-origin肯定是*,此时却出现了跨域,会不会是GET请求带上了credential信息呢(比如cookie)?

结果抓包发现请求并没有带cookie,这就非常迷惑了。后来团队中的另一个同学注意到抓包捕获到的请求是一个OPTIONS请求而不是GET请求。这说明这个GET请求被判定为是非简单请求,那么一定是人工设置了非简单头部。仔细检查发现,请求里确实多了一个x-csrf-token的头部,经过调查得知是原来是因为前两天团队的其他同学修复CSRF安全漏洞给xhr请求都添加了这个头部,而查看代码发现,这个注入逻辑只在某些页面生效,于是一切都解释的通了。

最后的解决办法就是,将高德地图API加入了白名单,此时不添加x-csrf-token,果然问题解决了。

最后,我在浏览器中尝试复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,其实fetch给出的提示已经很清楚了:

not allowed header

然而碰巧我们的代码里的请求是使用了一个叫superagent的库发出的,它会把这个错误拦截掉,然后统一抛出一个非常general的CORS错误,害的我们调查半天。。

# 参考资料

Designed by Lishunyang | All right reserved